首页 能源要闻 央视财经频道关注“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型堆
行业资讯

通知公告 能源要闻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央视财经频道关注“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型堆

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业委员会 浏览 426 次 | 发布时间:2021-05-06

 4月29日晚间,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介绍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据悉,“玲龙一号”有关设计已经完成,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已经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审批,即将开工建造,主设备已经开始订货,预计有望今年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玲龙一号”核岛的面积只有“华龙一号”的三分之一,“华龙一号”是功率达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大堆,而 “玲龙一号”是功率为十万千瓦级的核电小堆。

 

“玲龙一号”采用的是模块化建造,通过单个模块标准化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它较低的功率,降低了核燃料装载量,减少了放射性源项。而一体化的设计,能够减少事故概率,这些都提升了 “玲龙一号”的安全性。目前 “玲龙一号”是全球唯一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官方审查的三代核能小堆。

2011年以来,受福岛核事故等因素影响,全球核电消费量在所有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长期低迷。但核能转化的蒸汽,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热水可以用于冬季供暖,海水淡化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核能的综合利用市场潜力无限。中核集团玲龙一号总设计师宋丹戎眼下正在研究如何将“玲龙一号”装到船上,使它成为可移动的核电机组,就像一个可移动的海上“充电宝”。

为了将“玲龙一号”应用到海上浮动平台,宋丹戎他们和产业链的上下游伙伴,开展了大量试验。在一家核设备工厂,一场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试验正在进行。

控制棒驱动机构,相当于“玲龙一号”的油门拉杆,可以控制反应堆功率,而每台“玲龙一号”机组,需要20套这样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协同工作。宋丹戎通过监听控制棒的内部声响,来判断内部驱动机构的工作是否正常。

宋丹戎告诉记者,浮动堆的设计寿命是安全运行四十年,在四十年期间这个驱动机构运行的步数要达到400万步,为了获取更加安全的指标,这次实验他们要做600万步。从测试当天开始,这里将进行连续60天不间断试验。

耐久度测试通过后,控制棒驱动机构还要进行倾斜摇摆测试、抗冲击测试。宋丹戎和科研人员将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设计。只有当它通过多项苛刻的试验后,才会进入批量化生产。“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是核电发展的永恒目标。

眼下,为了研发出海上浮动端的小堆核电,宋丹戎已经组织起上百家单位,对“玲龙一号”超过一半的系统重新设计、测试。预计到2021年底,科研和研发能够结束。

“玲龙一号”这样的小堆核电,不仅可以成为海上的移动充电宝,未来还有望应用到人造卫星、飞机甚至汽车上。虽然这些想法现在看来有些天马行空,但宋丹戎认为,只要能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小型、微型核电未来很有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