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要闻 【行业资讯】WNA:需作出投资决策以避免燃料循环供应缺口
行业资讯

通知公告 能源要闻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WNA:需作出投资决策以避免燃料循环供应缺口

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业委员会 浏览 39 次 | 发布时间:2025-09-11

2025年9月3~5日,第五十届世界核研讨会(World Nuclear Symposium)在伦敦举行,会上发布《世界核燃料报告:2025~2040年全球供需情景预测》(World Nuclear Fuel Report: Global Scenarios for Demand and Supply Availability 2025-2040),包含截至2040年核电发展的多种情景预测。

报告预测,未来数年核燃料供需将出现缺口。为满足预计增长的核电容量需求,当前必须做出投资决策。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39台,总装机容量398GWe;在建机组69台,总装机容量71GWe。根据报告中三种情境预测,核电装机容量均将出现增长:在主要参考政府和电力公司官方目标的“参考情境”下,核电总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增至449GWe,

到2040年达746GWe(包括49GWe小型堆装机容量)。2040年的预测值较2023年版报告的类似预测高出约60GWe。

中国和印度预计将出现显著增长,两国新增核电机组占全球预计新增总量一半以上。全球核电厂延寿也是容量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值上调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小型堆容量的增加。

报告指出,目前核电厂对铀的需求大部分来自所谓“初级供应”——即新开采和加工的铀,全球大多数核电厂需求将继续依赖这一来源。

报告称,主要生产矿山预计将在2030年代逐步枯竭,这意味着当前就需要做出投资决策。

正如负责起草报告的工作组联合主席、美国ConverDy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克里奇利(Malcolm Critchley)在世界核研讨会上所言,全球铀资源丰富,但及时开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非易事。

克里奇利表示,尽管迫切需要新增产能上线,但实际上新矿开发周期正在变长而非缩短。因此,该报告将预期开发周期从8~15年调整为10~20年。

二次供应

仅靠预期的初级铀产量不足以满足报告期内的需求。即使在参考情境下,初级铀供应也无法在近期满足需求,需少量二次供应弥补缺口。这使得燃料循环前端的其他环节(包括转化和浓缩供应)显得尤为重要。

铀的二次供应源(来自库存、回收的乏燃料,包括后处理后返回燃料循环的铀和钚)曾在弥补供需缺口方面发挥作用,但随着此类材料可用量减少,与2023年版报告相比,二次供应在弥补供需缺口方面的作用预计将减小。

在近期至中期,铀转化服务预计非常紧张,供应中断风险上升。克里奇利表示,转化领域需要重大投资,但建设转化厂比建设核电厂快得多。一旦核电计划形成势头,转化产能将迅速跟进,因此仍有时间反应。

在铀浓缩方面,至少到2030年代初,全球供应量仍将超过需求量。但地区情况更为复杂,因地缘政治导致市场分割,部分国家寻求浓缩供应多样化以应对俄乌冲突后的市场转变。但报告指出,鉴于离心技术的模块化特性以及核电厂建设周期,浓缩产能可以及时扩大,应能避免供应中断。

燃料制造市场不同于核燃料循环的其他阶段,其原因在于产品特性::燃料组件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针对特定的反应堆技术,且市场本身更具区域性而非全球性。报告按地区和反应堆技术对全球燃料制造市场进行了分析,预测所有情境下,燃料制造需求从2027年起稳步增长,尤其在亚洲、非洲、中东和中亚地区。现有制造产能足以满足当前需求,但展望未来,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针对新堆型的需求)将需要技术投资、产能扩张和市场适应。

克里奇利表示,燃料循环相关企业已开始应对挑战,但要满足未来需求还需采取更多措施。

未来不能再依赖二次供应来填补缺口,且长期以来的无摩擦全球贸易正面临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