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官网刊发文章《大亚湾核电站完成30年升级改造》。文章聚焦大亚湾核电站历时十年完成的里程碑式升级,此次升级以“增强核安全、提高可靠性、数字化升级”三大核心支柱为中心,涵盖97项关键举措,使大亚湾核电站在步入第四个十年之际焕发新生,持续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并为实现碳减排目标贡献力量。
译文如下
大亚湾核电站完成30年升级改造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行经验反馈工程师谢强介绍了其所在核电站的改造情况。
该电厂30年的升级改造项目历经十年的规划和筹备。该项目以“增强核安全、提高可靠性以及数字化升级”三大核心支柱为中心,涵盖97项关键举措,包括常规岛控制系统(DCS)改造和低压缸功率提升,此次升级使这座已有30年历史的设施重焕生机。
大亚湾核电站30年的升级改造包括以下内容:
•史无前例的规模:涉及5800吨关键设备的运输、3000次设备吊装、11万根电缆终端以及30万米的电缆铺设。2000多名工人奋战200天完成了该项目。
•为确保安全,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进行了50多次内部和外部专家评审。
•技术突破性障碍:作为全球首个M310系列反应堆的数字化升级项目,该项目没有先例可循。70个常规岛系统中近4000个逻辑回路需要超过30万行测试序列,为类似机组的升级和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案例。
面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将“核安全高于一切”作为首要原则,建立了全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
•主动解决设备缺陷:提前发现汽轮机3号轴承箱内锚栓可能卡死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方案解决低压缸升级瓶颈。针对色谱读数细微变化,迅速更换主变压器B相,首次送电即获成功。
•多维度优化方案:现场模拟、桌面演练、沙盘模拟和三维建模验证了规划和建设方案。多层级的调试测试系统确保了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底线保障:秉持底线思维,制定了极端情况下的应急计划,以确保所有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形成闭环。
此次升级倡导独立可控的创新,实现了:
•开创性数字化转型:中广核自主研发的非安全级DCS平台SH-N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于M310系列反应堆。该平台采用全部国产设备,其实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四阶段测试框架进行了预先验证。
•智能系统突破技术瓶颈:自主研发的“大型复杂过程控制逻辑全范围测试真值表智能生成系统”实现了对常规岛逻辑控制的首次全通道、数据驱动审查,完成了超过10万根电缆接线无差错。
•革命性的测试技术:在国内核工业领域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全范围、全自动化的DCS配置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并为未来的数字化升级树立了标杆。
此次升级为大亚湾核电站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步入第四个十年之际焕发新生。该核电站持续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并为实现碳减排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国家核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