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动态 星能玄光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蚂蚁集团领投
会员动态

星能玄光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蚂蚁集团领投

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业委员会 浏览 164 次 | 发布时间:2025-11-10

近日,星能玄光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隐山资本、紫金矿业、彼岸时代、心资本、元禾璞华、联美控股、鼎和高达跟投,老股东民银国际和仁发新能持续加注。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提升在建装置性能、部署关键技术及扩大团队规模,以推进公司独特的“场反位形”聚变能源技术路线。

技术路径:探索更简洁、更具性价比的聚变能源

星能玄光于2024年3月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赋权成立,其核心技术源自孙玄教授十余年前提出的“先进场反磁镜聚变路径”。该路径自201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KMAX-FRC课题组进行实践和开发,已在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星能玄光董事长孙玄介绍,“先进场反磁镜的特点主要是‘三重约束’机制,通过在中心约束区两端构建电势垒,能够有效将高能等离子体粒子约束在核心区域,从而显著提升场反位形的约束性能与整体稳定性。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成功缓解了开放式磁场位形中长期存在的粒子损失难题,也大幅提高了聚变反应的效率与持续时间,为实现未来高效、稳定且经济可行的聚变能源电站,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的技术路径。”

行业背景:聚变能源受青睐,全球市场加速布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可控核聚变因能量密度高、燃料来源广、清洁安全等优势,被普遍视为未来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张。据Keytone Ventures预测,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964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951.4亿美元。



尤其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电力消耗激增,聚变能源已成为科技巨头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例如,微软已投资Helion Energy并签署50MW购电协议,Google也与CFS达成200MW购电协议。政策层面,中国已将可控核聚变列为未来产业重点,美国、德国等国家也陆续推出专项战略和资金计划,进一步推动全球聚变产业进入快车道。

在最新的“十五五”规划中,核聚变领域被明确列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赛道,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对未来能源科技发展的远见卓识,也预示着核聚变产业将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技术竞争:多种路径并行,场反路线进展显著

当前,可控核聚变呈现多种技术路线竞相发展的活跃局面。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主流装置虽持续突破,但仍面临建设成本高、结构复杂、密度极限等挑战。相比之下,场反位形路线凭借其结构简洁、比压值高、建造成本低等优势,正成为备受瞩目的替代方案。

国际范围内,美国Helion Energy已迭代七代装置,计划于2025年实现Q>1(让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2028年实现并网发电;TAE则预计2030年左右建成氢硼聚变电站。值得注意的是,场反位形的关键指标“聚变三乘积”已接近点火水平,显示出该技术的强劲发展势头。

团队与商业化:科研积累深厚业务布局多元

星能玄光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团队十余年的深厚科研积累以及成建制的多年合作的团队。创始人孙玄教授在该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研究经验,其团队成员多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普林斯顿等国内外顶尖院校,具备从物理实验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能力。

目前,星能玄光已启动多元化商业探索,为高校和研究所提供诊断、加热装置的核心部件,积极布局中子源、同位素生产等非发电类增值业务,为聚变能源的长期商业化奠定扎实基础。

未来规划:瞄准小型化与分布式能源的未来

星能玄光的在建装置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公司将全力加速小型化、分布式聚变堆的研发进程。

来源:星能玄光